最早看陈建生的画,是在三年前。我们一同在北京昌平的山中写生,其扎实的笔墨功底和画面上深厚的层次,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
去年五月,我在建生举办的苏州个人画展上,才得以比较全面地领略他绘画的面貌。观其数十幅画作,始知他的功力令人叹服,其气派使人钦羡,其画作之中苍莽沉厚的境界,于笔墨之间营造出的墨里烟霞,令人震撼、回味,以至余音绕梁。
建生尚处于知命之年,总的来看,他的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且界限比较清晰。首先,他对传统有深刻的理解,可谓有修有学,既有理性的认识,更有实践的体悟。早期作品,如《夏日临风》、《溪上秋风》系列,可以体现他早期学习山水画的扎实根底,此时他主要得益于吴见山、沈子丞、余松年、许南湖诸位先生的教诲,并对历代诸家山水技法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由明清上溯宋元,对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透彻的认识,数十年来,念兹在兹,苦学勤修,可谓切中山水画之正脉。
特别是在许南湖先生门下,多年来一直深入研习黄宾虹的艺术,其“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不难在建生的画作中看到,这也是他绘画艺术总体面貌上的第二个阶段。
古语讲,圣人无常师。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多师多友。近些年,建生画艺大进,不能不说他还得益于另一位恩师,那就是当今享誉画坛的贾又福先生。陈传席先生曾经说过:“贾又福先生是继五代荆浩之后画太行山最成功的一位画家。”此话一语中的。贾先生堪称当代山水画大家,富于苦学精神,其艺术可谓开宗立派。在学术上,一向秉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很显然,贾又福先生完全做到了。如今,建生也正在步先生之后尘,稳健地前行。
陈建生作品《霞光烟雾》
当下,建生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放眼看去,其画作已能显露出大家的气魄。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苏州,自古人才辈出,建生可谓得吴地水土之灵气。当然,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南”与“北”的区域性差异,到了晚明时期董其昌等人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使得这一命题尤其显得突出且引人注目。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水画家更是如此。陈建生本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与他聊天,每每浸染于浓重的吴音当中。然而观其近些年的画作,却着实符合“南人北象”之说,也就是他的画作中渗透出了北宗山水的深厚与雄强。他《风潮暗涌倚崔嵬》、《苍崖半入云涛堆》等巨幅作品,不仅整中见才,构图当中似乎还有一种流动之美,而且在画面上打破了自然物象对通篇经营位置的局限性,如古人所说“山即云也,云即雨也。”无独有偶,爱因斯坦也说:“一切时空与物质都是人类的错觉。”科学家在无数次有凭有据的试验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许多艺术家所遵循的信条。艺术家们的努力也无数次地证明了,艺术创作本身也是在把艺术家个体对时空与物质的理解宣泄于作品之内,这些不同的理解又何尝不是错觉?石涛论画“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究其实,神异,迹自然就不同,因而画家的艺术面貌就有了差距。
建生的画作,气势宏大,动人心魄。常于横幅之中现出“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立轴则顶天立地,有时如一悍将,在一场大战之后,横槊赋诗,抑或万马千军,交战不休。当然,也有的静穆如千年古刹。假如把他的画作当成音乐,那么在引起欣赏者无限遐想之余,其苍莽沉厚的笔墨仿佛总是一曲曲交响乐的主旋律。
那么,笔墨究竟为何物?历来众说纷纭。况且,在十数年前的中国画坛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在这场大辩论中,建生虽未曾参与,然而他的画作在此却对这一命题作了很好的诠释。笔墨作为载体,承载着他醇厚的人生体验,郁勃的生命律动,丰富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艺术的深刻思考。
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继承是创新。不过,不善传承又何谈创新,优秀的传统无一不曾担当过“创新”的名号。贾又福先生如是说:“传统如同有营养的饭食,我们努力学习传统进而寻求创新,等于饱食之后的壮汉去开垦荒地。”此语真实不虚。
建生早已深入古人堂奥,如今他画中的严谨、博大、苍茫、深厚之风已现端倪,并且愈臻佳境。这和他曾经深入研习的髡残、李唐、范宽、龚半千、黄宾虹等大师千丝万缕;同时,还与他的几位老师吴见山、沈子丞、余松年、许南湖、贾又福诸位先生密不可分。已过天命之年的陈建生在艺术创作上正值壮年,在艺术的乐土上虽然很多区域已经颇为繁华,但是有心之人总能发现未曾开垦的荒原,建生是有心人。我相信他在这荒原上的辛勤开垦,一定会赢得硕果累累。他的艺术境界也一定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刘学惟于北京瑞德草堂晴窗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